行业 | 区块链+能源:一个独特的垂直赛道
在众多的第二产业细分领域中,能源行业算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垂直赛道,论传统化程度,其并不亚于采矿业和建筑业,但它与区块链技术之间的关系,却要比很多第三产业都要紧密。
当“区块链技术+实体经济”的组合被提出之后,被认为高度封闭的能源行业反而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区块链技术落地的第一批试水者,纵观市场上“区块链+能源”的项目,比很多前沿的“区块链+服务业”数量都要多。
具体来看能源行业的产业链,与很多人对“能源”的模糊印象相契合,能源领域是一个比较庞大的行业,在横向垂直领域上,其涉及的细分行业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水力、垃圾焚烧等,而在纵向产业链上,则包括设备制造、工程施工、矿产采掘、洗选冶炼、发电输电、管道运输等环节,这两条维度的结合,使得能源行业的产业体系展现出了其他很多行业所不具备的高度复杂性。
然而,尽管能源系统极为庞大且高度复杂,但这一领域中的多数环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作为劳动密集、资金密集、资源密集、甚至技术密集的行业,能源行业相关设施的经营主体一般都掌握在比较大的公司手里,其营业权并不会过度下沉,比如说2018年世界500强的前10名中,有6席都是来自于能源领域,而坊间所经常提到的一些大型企业统称,比如“三桶油”、“五大四小”、“两大电网”,所指的也都是能源类的公司。
严格来说,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能源行业并不是一直都处于如此中心化的状态。有些时候,也会因为参与的利益主体较多,而呈现出去中心化的格局,比如说在城镇化高速发展、能源资源供需高度紧张之时,一些中小型能源设施(比如小电厂)也会得到市场的容许,但在能源供需逐渐平衡甚至宽松、人们更加关注安全生产与生态环保时,由于安全隐患和环保不达标等原因,很多小型能源企业或资产便会被大企业所重组兼并、甚至直接遭到到关停。
这种现象,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行业呈现出“中心化时期长、去中心化时期短”的情况。品牌效应比较强,跟其他行业相比,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的难度较小,在历经了多年的磨合之后,彼此间的交流与交易模式已经相对成熟。从表面上看,似乎并没有区块链的切入空间。
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能源行业在最近几十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局机遇,其去中心化经济体系的轮廓也一度若隐若现,具体来看,这些因素包括:
首先,物理与化学工业的进步,使得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行业有了明显的发展,具体体现在能量转化率的明显提高、以及相关设备价格的大幅下降上,这两个因素使得新能源的度电成本降低到了人们可承受的地步。
而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发电技术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准入门槛很低,规模效应相对较弱,与动辄成千上万种零件的大型电厂相比,光伏电站的主体只有薄薄的一片光伏板,即便是非能源企业甚至是个人也可以顺利地进行投资、安装与建设。
其次,数字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能源“靠天吃饭”的缺陷,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出新能源设备的发电变化情况,同时对这些不稳定的波动进行自动调整。
比如说在风力与日照过强、电力供应超出需求时,计算机可以控制储能电池将多余的电收集起来,同时在风停日落、电力供应不能满足需求时,将储存于电池中的电力再自动进行释放,进而在理论上使新能源电站获得不亚于传统能源的稳定性。
可以说,从技术一侧上来看,让以电力为主的稳定能源供应权进行下沉、进而实现行业格局的去中心化,已经不再是纸上谈兵式的设想,其所欠缺的只是来自实体经济一侧的响应,幸运的是,在2010年之后,一系列经济与政治事件的发生,为新能源的崛起打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