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刺穿30日均线支撑 真凶是谁?

2024-04-04 09:55 0 比特币

来源:刘教链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随着3月31日鲍威尔鹰派讲话抛出,降息预期节节退缩。

BTC(比特币)在4月1日、2日连续两天急挫,跌穿30日均线支撑,从最高71k跌至65k,跌幅愈8%。

有人说,这是降息预期减弱,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元指数上升,美股下跌,比特币联动所致。

但是,但是,黄金却像脱缰野马,顶着降息预期减弱,继续攀升,已经冲破了$2280。又当作何解释?

比特币刺穿30日均线支撑 真凶是谁?

唯一的解释,宏观面是烟雾弹。真相,潜伏于假相之下。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数据显示,自2023年底BTC突破4万刀以来,LTH(长期持有者,链上持有155天以上)的持仓一直在持续下降,而STH(短期持有者)的持仓则相对应地在持续上升。这显示出,老韭菜在出货,而新韭菜在吃进。过去三四个月,就是两个群体高位换手的时期。下图,蓝色曲线为LTH持仓,红色曲线为STH持仓:

比特币刺穿30日均线支撑 真凶是谁?

在BTC从4万冲到7万的过程中,老韭菜抛售了约90万枚BTC(其中GBTC ETF抛售了28.6万枚)。而新韭菜新积累了112.1万枚BTC,其中接盘老韭菜抛售的90万枚BTC,另外还从交易平台提出了12.1万枚BTC。

自从GBTC转ETF之后,它的持仓从转换前的62万枚BTC已经下降到了今天(4月3日)的32.9万枚BTC。三个月减少了47%。

有人说,GBTC ETF的流出全部被其他几支ETF给吸收了呀?这应该是一个市场中性事件。

但是,很可惜这个解释是错的。因为韭菜手里的钱是有限的,不能双花的(double-spending)—— 拿去接盘ETF,就不能去接盘老韭菜们抛售的现货了。

在1月25日,教链指出:GBTC ETF两周流出43亿刀,超出摩根大通预计的30亿刀。而现在截至4月2日,GBTC已经流出超150亿刀。看下表数据:

比特币刺穿30日均线支撑 真凶是谁?

不能说摩根大通预计的不准,只能说摩根大通预计的也太它么不准了。这实际失血量都已经是预计失血量的5倍了,还丝毫没见有止血的意思。难道是得了凝血因子缺乏症吗?

趁你病,要你命。这是要趁着BTC失血不止的当口,狂拉黄金,把资金给吸引到那边去吗?

教链此前多次说过,摩根大通是全球黄金的操盘手。这决定了它的立场总体上是排斥BTC、排斥加密资产的。它的CEO杰米·戴蒙更是多次口吐芬芳。比如:《摩根大通CEO:撒塔西将会再次现身并删除所有的比特币》。

而这一次,老韭菜逢涨减仓的操作,和以往每一轮周期,没有什么不一样。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这一次抛售的更加迅速、更加猛烈。原因,自然也是拜GBTC的流出所赐。见下图(橙色曲线为LTH持仓):

比特币刺穿30日均线支撑 真凶是谁?

对于曾经有些人一度表达的,ETF会买光所有BTC的担忧,中本聪早在2010年7月9日就谈过这个问题。据教链《比特币史话》(https://leanpub.com/history-of-bitcoin)第十八章93话,当时中本聪是这样说的:

比特币刺穿30日均线支撑 真凶是谁?

简单地讲,中本聪的意思有三层:一、价格会越涨越高,涨到ETF买不动;二、早期囤币者可以逢涨抛售,趁机获利;三、还有很多人长期看涨,会拒绝出售。

由于灰度自从2022年跌入熊市后,就转入了负溢价。到了2022年底更是一度达到了惊人的-50%至-60%的夸张程度。这相当于半价促销了。回顾一系列教链内参,可以看到,一直持续到2023年三季度,GBTC依然是负溢价,虽然在不断收窄。「数据显示,灰度 GBTC 已无溢价/折价。

因为信托的铜墙铁壁,当年在2020-2021利用正溢价加杠杆套利的机构,死的死,残的残。他们的破产,把利益转移给了过去两年负溢价大胆抄底的机构。

打折购买,类似于一种无风险的杠杆。是别人,已经帮你把风险吃掉了。五折抄底,收益放大一倍,风险缩小一半。

如果我们认为,成本无折扣的GBTC流出到其他ETF是中性事件的话,那么有折扣的GBTC就不是中性事件,教链这样觉得。

本来能买1个BTC的资金,现在因为五折促销,买了2个。那么,逢高抛售起来,额外多出来白送的那1个就不是中性的,而是负面的。

GBTC负溢价一度折半。现在GBTC流出也几乎近半。从中性程度积分的意义上来说,教链觉得,GBTC流失一半多可能就可以视为把负面因子释放殆尽,接下去,GBTC对市场造成的也许才真的是中性影响了。

我们看到LTH周期性抛售和积累的图线上,长期持有者总是在牛市上涨途中一路减仓,然后在见顶下跌途中一路加仓。其实,不是他们在下跌途中加仓,而是在上涨途中一路接盘老韭菜逢涨抛售的新韭菜们,熬成了老韭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