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杜律所:解密区块链+供应链的炼金术|八维Share

2020-03-04 11:49 0 行情
 金杜律所:解密区块链+供应链的炼金术|八维Share金杜律所万字长文:解密区块链+供应链的炼金术

  作者:陈府申、虞磊珉、王晓雪等

  来源:金杜研究院

  近年来, 围绕核心企业信用传递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持续发展。区块链技术作为“信任”的底层技术支撑隐于“幕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台前”逻辑仍然遵循现行的法律框架,我们用下图予以概括展示。

本文从法律视角出发, 围绕资产的标准化、信用的流通化、资金的便捷化与技术的实效化一探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业务下小微信贷领域的“信用炼金术”。  本文从法律视角出发, 围绕资产的标准化、信用的流通化、资金的便捷化与技术的实效化一探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业务下小微信贷领域的“信用炼金术”。

  一

  背景

  政策引导与技术赋能

  (一)

  资产端:“金融与技术为实体经济赋能”下的政策鼓励

  供应链金融是基于真实的贸易背景开展的融资活动, 对外可表现为应收账款质押或转让融资、预付款融资、仓储融资等, 实质仍是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向供应链各层级供应商灌溉, 帮助各供应商加速应收账款周转、持续获得资金。近年来, 我国已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开展围绕核心企业信用的应收账款融资:

(二)(二)

  资金端:“胡萝卜与大棒”下的压力与动力

  在当前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背景下,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601988)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也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引导信贷资金向小微企业投放, 具体包括:

从上述政策中不难发现, 在资产端, 围绕核心企业信用开展的应收账款融资受到政策青睐。而在资金端, “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下, 金融机构面临着向小微企业进行信贷投放的压力。同时, 在资金端政策下, 小微企业信贷又多了一重“政策价值”,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 大量的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又可使其享受到TMLF、MPA等政策红利。在政策的鼓励与压力下, 以核心企业信用为支撑开展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成为金融机构配置小微企业资产的重要工具。  从上述政策中不难发现, 在资产端, 围绕核心企业信用开展的应收账款融资受到政策青睐。而在资金端, “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下, 金融机构面临着向小微企业进行信贷投放的压力。同时, 在资金端政策下, 小微企业信贷又多了一重“政策价值”,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 大量的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又可使其享受到TMLF、MPA等政策红利。在政策的鼓励与压力下, 以核心企业信用为支撑开展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成为金融机构配置小微企业资产的重要工具。

(三)(三)

  信用流转的痛点与区块链技术赋能

  1

  硬币的两面――信用流转与信息真实

  根据我们的观察, 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项下, 主要存在两大业务痛点, 即核心企业信用的1+N流转以及贸易背景真实性的核查。这两个痛点实质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即1+N流转的实质原因是贸易背景真实性核查的困难。

  所谓核心企业信用的1+N流转是指, 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仅能为N个核心企业的一级供应商提供融资, 而不能向有更迫切融资需求的二级或二级以上的供应商提供融资便利(即1+N+N的信用流转), 更不能满足不同供应链上供应商之间的信用交互需求与融资需求(即N+N+N的信用交互与流转)。

1+N模式1+N模式

  传统供应链金融项下贸易背景核查的困难主要来自于供应链上物流信息、合同信息与资金信息的可信赖性存疑与分离性。可信赖性存疑在于二级及二级以上供应商与核心企业关联性减弱, 核心企业ERP系统内并不包含对二级及二级以上供应商的贸易信息, 资金方又较难信赖二级及二级以上供应商提供的信息。分离性在于资金方对于所有贸易信息是多次多方地核验, 而不是一次性核查, 造成了核查程序的繁琐与核查链条的拉长。

  2

  区块链技术的赋能――构建可信社区

  我们认为, 实现1+N+N流转的关键在于构建信息与身份均可信赖的社区, 而实现N+N+N的关键则在于构建信息与身份均可信赖的社区同时引入持牌金融机构的信用(N+F模式)。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下, 借助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将供应链上各层的物流信息、合同信息与资金信息均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上, 且要求核心平台企业与各级供应商多方多次地确认, 确保供应链信息的真实性与不可篡改, 一定程度上增强二级及二级以上企业的信用, 引导信贷资金投放的同时便利资金方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的核查。

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