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公共卫生事件,促进中国数字经济进入更高版本
文丨互链脉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时间回到2019年12月17日,按照时间推算“新冠病毒”已经出现,但这一天,武汉还是荣耀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发布了《2019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从数字环境、数字政务、数字生活、数字生态4个一级指标及20个分指标,对各城市作了综合评分。武汉力压深圳、北京、广州高居第三位,当时就有说法,在数字时代,武汉是一线城市。
(数据来源:2019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
但是在疫情大规模爆发后,湖北红十字会仍需要单位开介绍信才能领取救援物资这种“原始”的做法,让这座城市数字发展的短板暴露。
先不论政务系统数据不打通带来的决策失误,具体到一个生命的场景,个体不知道哪家医院有床位,不知道附近哪里有危险,不知道哪里能买到口罩消毒水。而这些“不知道”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来解决的。
如果说《2019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足够准确,那么武汉暴露的数字生态问题在其他城市可能更严重。
而此次疫情结束,对数字化的短板进行改进,将促成中国数字经济进入更高的层面。有种说法,2003年的“非典”,推动了中国电商等数字产业的发展,此次“新冠”也将带动新的数字经济生态。这也为区块链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数字经济在重大公共事件中初见成效
数字化在此次新冠疫情下已经展现出巨大的作用。
比如初步建设的数字实名制网络,让追踪病人的行踪及接触人更加便捷;
比如在居民足不出户的状态下,电商和物流的数字化满足日常所需并减少了更多的感染概率;
比如在开工时节,居家办公的情况下,办公方式的数字化弥补部分的经济损失;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云课堂实现在家的学习;
比如还有数千万人通过监控设备将建筑工地数字化,做起了火雷二神山医院的“云监工”;
……
若没有这些数字化的建设,中国的损失可能更大。
去年10月份,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2018年,全球有47个国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40%以上。但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已经世界第二。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研究报告《中国数字经济如何引领全球新趋势》显示,中国已经稳固奠定了自身作为消费者导向型数字技术全球领导者的地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占据了全球零售电商40%以上的交易额,在自动驾驶汽车,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其风险投资规模位列全球三甲。全世界1/3的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都来自中国,同时,中国科技企业的运算效率依然保持着世界纪录。虽然中国的总体服务贸易仍呈现逆差,但近年来,在数字服务贸易方面,中国已实现每年150亿美元的顺差。
具体到此次疫情的中心――武汉,是中国数字建设的领先城市之一。除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发布的《2019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武汉位居高位,在腾讯、阿里等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研究中,武汉在中国城市中也居前列。
但是武汉数字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去年5月,腾讯研究院发布《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更细的指数显示,武汉在数字金融、数字文娱、数字商业服务方面表现较好。但对此次疫情更重要的数字交通物流、数字医疗、数字生活服务方面,武汉表现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