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公开新专利:研究数字资产和数字货币的交易

2020-05-17 15:51 0 比特币

  文丨互链脉搏・元尚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随着央行数字货币已经拉弓上膛,数字资产和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结合的讨论增多了。但究竟如何结合,腾讯近期公开的一些专利,解开了部分面纱。

  4月24日,腾讯公开了一项名为“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数据转移”在该专利中主要体现为“数字资产交易”。并且该专利用大量篇幅分析了基于数字货币的交易流程。

  在此之前,腾讯多项专利探讨了数字资产的生成、继承等,并且都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

  从专利看,区块链、数字资产、数字货币,腾讯的功课已经做了许多。

  数字资产如何交易

  还没有区块链,就有了数字资产交易。比如数字版权的交易、数字卡券的交易等。当把区块链用于数字资产交易后,发现区块链解决了很多该领域难题:数字资产确权――基于区块链的可溯源性;交易双方去中介――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交易资产的不可复制性――基于区块链的加密算法等。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腾讯的“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文中描述了这么一个问题:现有技术中,当用户A向用户B执行资产转移业务时,用户A可以通过所持的终端设备以互联网的方式向用户B的终端设备转移相应数量的数字资产,以完成与用户B之间的资产转移业务。但是,此间过程中,若用户A所持的终端设备未联网或者是网络状态不佳,则很有可能会导致用户A的终端设备向用户B的终端设备转移对应数量的数字资产失败。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难以保证针对数字资产的转移成功率。

  为了提高因网络环境不好影响数字资产交易的成功率,腾讯设计了支持“单离线”交易和“双离线”交易两种模式。

  众所周知,如果要用区块链网络进行交易,那么无论是单离线还是双离线,都不可能实现。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腾讯绕开了区块链,就和目前微信支付支持“单离线”,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支持“双离线”那样,采用中心记账的方式。

  于是,数字资产的生成可以使用区块链,但数字资产的交易可以不用区块链。如何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唯一性、可信性呢?

  根据该专利,首先要对数字资产进行“圈存”,类似于对某一个资产进行身份“认证”。

  圈存数字资产载体可以包括四个组成部分:

  第一个组成部分是ID(标识):该ID为一串字符串,该ID是交易管理后台为付款方圈存的数字货币所生成在交易管理后台中的唯一标识,通过该唯一标识可以在交易管理后台中唯一识别付款方所圈存的数字货币。

  第二个组成部分是面值:该面值为无符号数字,该面值可以使用人民币的最小单位“分”来表示,该面值是交易管理后台根据获取到的圈存请求中的圈存金额所生成的。例如,若圈存金额为20元,则该面值可以是2000,表示人民币的2000分。

  第三个组成部分是机构编号:该机构编号为一串字符串,该机构编号可以根据业务指定,该机构编号为圈存数字货币的运营机构(即交易管理后台)编号。

  第四个组成部分是机构签名:该机构签名即是上述圈存签名,该机构签名可以是交易管理后台通过自己的私钥对上述三个组成部分进行签名所得到的,若圈存数字资产载体中还包括其他交易信息,则对应的该机构签名也包含对其他交易信息的签名部分。

  圈存后的数字资产,就可以在腾讯发明的系统中进行交易。其交易过程也会用到区块链使用的加密技术。

  (图片来源:该专利)

  (若想了解专利详细情况,关注互链脉搏,后台回复“腾讯专利”获得)

  至于如何实现单离线和双离线支付,互链脉搏曾分析了央行和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准备的方案,腾讯的做法也比较接近。详见:《如何支持数字货币的双离线支付:央行和工商银行准备了三套方案》

  未尽事宜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这份专利申请书,将数字资产和数字货币的概念进行了统一化处理。

  其表述是:“从所述交易同步信息中,获取所述目标数字资产对应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为用于作为所述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货币载体。”说人话就是,交易的数字资产对应一个圈存了载体,这个载体又以数字货币为载体。三者之间实际是等号关系。

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