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蔡亮:解读中国区块链技术研发现状与展望

2020-05-17 03:46 0 比特币

  本文刊发于 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秘书工作》2020 年 03 期

  我国区块链的研究方向聚焦在联盟链的关键技术研发以及行业应用、区块链监管技术与标准研发等方面。在今后,我国区块链研究和发展还需从「管、研、创、用」四个方面加以把握。

  2016 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区块链纳入新技术范畴并作前沿布局。[1]2019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2]

  自区块链诞生至今,已走过十余年时间。从基础设施到底层技术平台再到行业应用,可以说,我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正一步步发展起来。近些年,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之下,在政策大力扶持之下,区块链技术再次成为焦点。那么,区块链是什么?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改变?它在今后将如何发展?本文将回答这些问题。

  区块链技术简介

  什么是区块链?这一问题可以从经济学、金融学等不同角度来看待。从信息学角度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新颖的信息记录方式。传统的信息记录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每个参与方分别记账、频繁核对,这种方式效率很低,一旦多方产生分歧,分歧很难被顺利解决;另一种是所有参与方找到一个共同信任的中心方,由其来解决分歧,但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心方的诚信,如果中心方随意更改账本,那么整个记账体系就崩溃了。而区块链正能解决传统信息记录方式所面临的分歧与诚信问题,它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无法篡改、无法抵赖的技术。

  通俗地讲,区块链可以把所有节点连接起来,即使存在节点之间互不信任,或节点对通讯网络不信任等问题,所有节点也能确保自己所看到的信息记录是准确的,依然可以展开可信的协作。这对于大规模诚信化的经济协作非常有意义,对于我国正在建设的终身责任制、诚信建设也很有价值。区块链技术还将带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由于具有公开、透明、终身追溯等特点,其可以与传统互联网融合创新,共同形成下一代互联网。

  区块链在应用过程中,有三种典型的组织形态:第一种是公有链,以比特币为代表;其特点是完全去中心化,没有任何准入机制,任何个体都可参与,并且账本是完全公开透明的,全球范围都可访问。第二种是私有链,参与者一般是大型企业各内部实体,或政府各职能部门;其具有一定的中心化协调机制,通常应用于协调成本过高的业务,如机构内部的技术验证、存证和审计。第三种是联盟链,一般由企业联盟或者政府机构发起;其通常具有准入和权限控制机制,账本具备隐私保护功能。联盟链是目前最贴近企业和政府实际应用场景的组织形态,而且更加便于监管。

  现状:联盟链和「区块链+」

  目前,国内外对于区块链的发展理念、研究热点与方向不尽相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研究热点在于公有链技术以及基于公有链的金融创新,尤其是数字货币方面;而我国将研究方向放在联盟链的关键技术研发以及行业应用、区块链监管技术与标准研发等方面,在区块链发展方面整体呈现出稳步推进、基本可控的态势。

  为什么聚焦于联盟链相关研发?这是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以及块链式数据结构等特点,使得上链信息的监管难度远超传统中心化信息系统。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相继出台了区块链相关监管规定,核心有三:其一,所有区块链使用者必须实名制;其二,所有区块链运营单位必须到相关监管部门备案;其三,所有在中国境内运营的区块链必须要有监管节点。这些条件,公有链是很难做到的。而联盟链既具备公有链去中心的特点――是一种网状经济可快速扩张;又具备私有链高性能的特点――每秒钟可达几千笔,甚至几万笔的水平;更关键的是,它具有完善的准入控制,利于实现穿透式监管、终身责任制、嵌入式监管,是一种监管友好型的技术形态。联盟链能够有效引导国内区块链应用向产业服务转移。后续随着监管机制逐步建立及标准化工作开展,国内区块链应用将更为规范。

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